芒果体育德阳广汉,三星堆内,青铜神树卓然挺拔, 这是三千年前青铜铸造的文明结晶。
由此向东南而行,30公里外,德阳经开区东方电机有限公司车间里,自主研发的百万千瓦级汽轮发电机巍然矗立,尽显当代重装制造的硬核锋芒。
一古一今,时光跨越三千年,从青铜瑰宝到高端装备,这片土地上的工业基因不断传承延续。
9月16日至18日,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将在德阳举办,这已是这场聚焦全球能源转型的行业盛会,第三次选择这座四川工业重镇。
“2025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再次选择德阳,正是因为这座城市拥有深厚扎实的产业根基芒果体育、亮眼丰硕的创新成果,更因为前两届大会落地后,为产业升级、城市发展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相关负责人的话语,道出了这份选择背后的深层逻辑。
从“重装”到“清装”,德阳正乘着国家能源转型的东风,焕新活力芒果体育、全速进击,全力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
上世纪60年代,国家在德阳重磅落子——中国二重、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等 “国字号” 企业相继落地,不仅为这座城市植入了重装制造的核心基因,更让其成为全国工业版图的重要一角。
依托这份深厚的产业基础,德阳在装备制造领域的影响力持续扩大,产业能级不断跃升。
从国内首个 “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到“全国三大动力设备制造基地”,到联合国认证的“清洁技术与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国际示范城市”,再到现在扛起“中国装备科技城”大旗,每个称号,都是德阳制造硬核实力的佐证。
历经半个多世纪的发展,这份厚重的重装底蕴并未随时间褪色,反而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强劲的产业活力,在能源装备、高端制造等多个关键领域,交出一份份 “德阳制造”的 亮眼答卷——
东方电机发电设备累计产量突破7亿千瓦,国内每4度电就有1度跃动着 “德阳造”的澎湃能量;
宏华集团1.2万米深智钻机,以堪比吊起两架满载波音747的磅礴力量,叩击地球深处的能源宝藏之门,为油气勘探开辟新空间;
一汽解放四川分公司的数字化车间内,机械臂精准舞动,每5.7分钟就有一台商用车驶下生产线,刷新制造速度与精度。
今年1—7月,德阳高端能源装备产业产值达981.8亿元,同比增长7.6%,全年有望突破1800亿元。
正如德阳市经信局局长龚军所言:“装备制造早已融入德阳的血脉,成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基因。这份勇立潮头的精神,正驱动我们从传统重装领域向高端清洁能源装备领域迈进。”
“2008年至今芒果体育,德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始终稳居全省前三,正是这份对创新的执着,让我们不断刷新产业高度,在清洁能源装备领域抢占先机。” 德阳市科学技术局局长谢武林的话语,道出了德阳持续领跑的关键。
近年来,“德阳造”不断突破技术壁垒,屡屡站上世界之巅:东方汽轮机自主研制的国内首台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成功商用,一举打破国外垄断芒果体育,填补国内空白,让中国在燃气轮机领域拥有了“中国芯”;
国机重装8万吨模锻压机,为国产大飞机C919锻造关键结构件,撑起 “大国重器” 的钢铁骨架;
今年,东方电机500兆瓦级冲击式水轮机组、宏华集团山地地热自动化钻机等前沿科技成果捷报频传,突破技术天花板,让德阳在全球清洁能源装备赛道上持续领跑。
“核心技术买不来、要不来,只能靠自己自主研发。”面对中国重型燃气轮机技术受制于人的困境,2009年,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总设计师艾松受命担任G50重型燃气轮机项目的主要执行者和具体研发负责人。
“当时,国外对重型燃气轮机技术实行严格封锁,国内相关技术近乎空白。一切都要从零开始。”艾松带领团队迎难而上,从概念设计入手,逐步攻克核心技术难关。“看文献、找资源、翻译书籍、去电厂学习,把能用的招数都用上。”艾松说。
历时14年,艾松带领团队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成功研发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G50重型燃气轮机,实现了重型燃气轮机“从0到1”的突破——这不仅是一台设备,更是中国重装产业打破垄断、挺直腰杆的“争气机”!
为了让创新力量持续汇聚、创新活力充分释放,德阳还积极搭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 “创新磁场”,推动实验室里的前沿技术转化为实在的产业竞争力。
走进德阳经开区,德阳大学科技园科创服务中心的水电涡轮式外墙熠熠生辉,宛如清洁能源装备的“智慧灯塔”——这座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的创新高地,目前,1号科研岛北区9栋研发楼已建成投用,南区正加速建设;其余科研岛将在今明两年全面开工。
“大学科技园就是装备产业‘最强大脑’,是集研发、中试、孵化、服务于一体的创新聚落。”谢武林进一步解释,“我们计划在这里全力争取全国高校能源装备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落地,推动德阳中国装备科技城升级换代,为清洁能源装备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动能。”
东方电机重跨车间是我国水电、核电等大型清洁能源装备制造的核心区域,曾被誉为“中华第一跨”
凭借深厚的产业底蕴与强劲的创新动能,德阳清洁能源装备产业跳出单点突破局限,以全产业链视野加速规模化、协同化发展,构建多能互补、区域联动的产业新格局。
什邡市经济开发区内,天合光能(德阳)晶硅有限公司什邡天合光能新材料项目正在有序生产。这是天合光能在川建设的首个先进智能化生产基地项目,是下一步大力发展西南地区光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地于2023年引入德阳,占地约500亩,主要生产N型单晶拉棒,实现当年签约、当年投产。
什邡天合光能新材料项目的落地,填补了德阳太阳能发电设备制造的空白,进一步扩展了德阳清洁能源装备产业版图。
如今,德阳正式形成 “水电、火电、核电、气电、风电、太阳能发电”六电并举格局,在国家能源装备制造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愈发凸显。数据显示:2024年,德阳高端能源装备产业产值突破1600亿元;全国60%的核电机组、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和汽轮机,均出自德阳!
在构建全链条道路上,德阳还将目光投向了氢能这一未来能源领域,全力打通“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环节。
“加氢站建成后,德阳的氢能公交和氢能重卡再也不用‘跨区域找氢’了!”9月10日,德阳经开区制氢加氢综合能源站项目负责人戴着安全帽,指着正在安装的加氢设备向记者介绍道芒果体育,“这座加氢站能满足每天50辆氢能重卡的加氢需求,每辆重卡加满氢后能跑450公里,比传统柴油重卡每年减少碳排放120吨,真正实现‘零碳运输’。这不仅能为物流企业提供绿色低碳的运输方案,更能推动德阳氢能产业从研发制造向实际应用延伸,形成‘制造—应用—迭代’的良性循环。”
德阳深知,产业升级绝非“单打独斗”,而是“协同作战”。围绕氢能产业,德阳凭高端装备制造优势,主动联合成都、自贡、攀枝花等地深化协作,以“技术中枢”身份引领区域产业联动,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格局。
从“重装之都”到“清洁能源装备基地”再到“中国装备科技城”,德阳以底蕴为基、以创新为刃、以协作聚力,在国家“双碳”战略中蹚出特色升级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