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果体育供热正逐步从传统的燃煤、燃气为主,转向多能互补、智慧调控的新型能源体系,整个供热行业朝着低碳化、智慧化方向加速迈进。
作为能源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供热系统的绿色重构已成为建筑领域实现节能减排的关键抓手。近年来,在“双碳”目标引领下,我国供热行业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凭借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市场驱动,供热正逐步从传统的燃煤、燃气为主,转向多能互补、智慧调控的新型能源体系,整个供热行业朝着低碳化、智慧化方向加速迈进。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芒果体育,我国北方地区冬季供暖覆盖15个省市、5亿人口,供热面积达到175亿平方米。其中,集中供热面积143.24亿建筑平方米,供热管网总长度达62.69万公里。
庞大的产业规模也带来了能源消耗与碳排放的持续增长。该协会统计显示,2013至2023年间,我国集中供热面积增长61%,供热能源消耗总量增长20%,供热碳排放增长17.3%。尽管能效有所提升,但绝对量的增长仍给减排带来巨大压力,行业转型升级已迫在眉睫芒果体育。
供热行业实际上蕴藏着巨大的减排潜力。《中国智慧供热未来展望》报告中算了一笔账:采用清洁供热每替代1亿吨标煤,可相应减排二氧化碳约2.6亿吨。
不过,目前传统能源仍在供热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据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刘荣介绍,目前供热系统中热电联产占46%,锅炉占35%,而可再生能源及其他清洁能源供热仅占19%。这种能源结构不仅推高了碳排放,也制约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我国供热管网系统极为复杂,不同年代的管网并存,区域气候条件差异大,敷设方式多样,技术标准与质量水平参差不齐,这些都大大增加了系统优化与改造的难度。
面对这些挑战,供热系统向低碳化、智慧化转型已成为行业共识。近年来,供热行业积极推动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创新。据中国城镇供热协会统计,智慧供热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不足200亿元,增至2024年的2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超过15%,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智慧供热市场。
快速增长的背后,离不开人工智能(AI)芒果体育、大数据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供热行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芒果体育。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专家委员会城镇供热专家、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董重成指出,智能化技术为供热行业的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关键支撑。“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具有不稳定性,对其相关数据进行预测是更好应用这些能源的前提。”董重成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目前基于AI和大数据等的预测技术,能够综合分析气象、地质等多源信息,预测精度大幅提升,有效支撑了可再生能源的稳定应用。同时,AI技术还有助于显著提高能源管理的智能化水平,改善终端用能体验,使清洁供热设备的推广更便捷,让绿色技术真正惠及百姓日常生活。”
行业的技术创新离不开政策大力支持。近年来,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纷纷明确清洁供热发展目标与要求,从政策层面推动供热行业实现清洁化与智能化。2024年,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发布的《关于大力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的指导意见》指出,要经济高效推进发电、供热、制气、制氢多元发展和替代,推动建立可再生能源与传统能源协同互补、梯级综合利用的供热体系。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拓展地热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供暖应用。今年7月最新出炉的《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也强调,要推动园区实现供热系统清洁低碳化。
以北京市为例,据北京市煤气热力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热力设计研究一院院长李玮介绍,根据自身节能减排目标芒果体育,北京市明确提出要深入开展供热系统能源重构。“根据规划,北京市新建供热系统中,可再生能源供热占比要达到60%;2030年前,北京市可再生能源供热的总体比例要达到15%。”李玮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政策支持为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企业创新提供了明确预期。“近年来可以明显感受到,北京市的可再生能源供热项目越来越多,例如数据中心的余热供热、浅层地热能供热等应用都在大量开展。”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预计,在技术创新与政策支持的双重推动下,未来清洁能源在供热领域的占比有望实现大幅提升,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供热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面向产业未来发展,《中国智慧供热未来展望》报告指出,北方城镇采暖面积增加、零碳工业园区建设提速,以及淮河以南地区和长江流域居民供热需求的持续增长,将成为我国供热市场的三大增长机遇。预计到2030年,我国集中供热面积将达211亿平方米,单位面积供热能效可提升29%。其中,清洁能源供热占比超50%,燃煤降至20%以下,单位建筑面积供热能耗较2015年降低6%。
日益增长的需求不仅是行业发展的动力,也为中外企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在近日举办的“中丹可再生能源与智慧供热论坛”上,来自中国和丹麦供热领域的专家学者就供热行业智能化与低碳化转型展开深入交流。
中国城镇供热协会副理事长刘荣指出,中国供热行业作为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重要一环,正迎来全面绿色转型的历史机遇。借鉴丹麦及国际企业的成功经验,对推动中国供热行业向智慧化、低碳化转型升级具有积极作用。
丹麦王国驻华大使馆行业参赞陈艾伦(Allan Bertelsen)也表示:“中丹两国在可再生能源与智慧供热领域的合作,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实践。丹麦能源系统以三大核心优势著称:可再生能源的广泛使用、供热电气化与热电耦合、高能效,从而确保能源供应安全,实现供应侧与需求侧的灵活性。在可再生能源与智慧供热方面,丹麦和中国合作潜力巨大。丹麦企业愿继续发挥清洁能源技术优势,与中国伙伴携手推动全球绿色转型进程。”
论坛期间,丹麦供热技术供应商丹佛斯宣布,在其位于鞍山的供热与水力平衡旗舰工厂正式投运新产线,未来还将把该工厂打造成为公司在亚太地区的供热产品旗舰生产基地。
丹佛斯气候方案中国区副总裁、供热与水力平衡业务中国区总经理施俊表示,中国供热行业转型的关键在于实现“源—网—荷—储”全链条协同、热力系统与电力系统协同、调控与计量协同。“新型智慧供热以节能降碳、提升供热安全保障能力为主要目标,通过将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供热系统的水力平衡、智能控温、高效换热和变频技术等相结合,从而实现按需供热和精准供热。而这正是以丹佛斯为代表的丹麦供热企业最擅长的领域。”